5播体育网 1992年,乒乓球历史上的第一位“大满贯”得主诞生,但他却不是中国人。
年轻的球迷们很难想象,号称天下无敌的中国乒乓球队,也曾有过那么憋屈的一段时间:从1988年开始,国乒就连续在世界大赛上遭遇暴击,尤其是男队,奥运会、世乒赛、世界杯多次折戟沉沙。
以江嘉良、陈龙灿为首的传统直拍正胶快攻运动员在欧洲人的弧圈球打法面前被打得抬不起头来,和韩国的弧圈球选手对抗也落了下风;而新崛起的横拍新秀马文革、王涛则显得非常不成熟,面对瓦尔德内尔等对手的压制,虽然偶尔能取得胜利,但关键时刻总是会这样那样的掉链子。
没错,这个瓦尔德内尔,就是乒坛的第一位大满贯得主。
而他的身后,则站着盖亭、佩尔森、普里莫拉茨、罗斯科夫、塞弗、刘南奎、金泽洙等无数外协会的顶尖名将。
也正是在这一年,中国东北的一个12岁的年轻晚辈,迎来了人生中的一次重要选择。
他的名字,叫马琳。
12岁对于平常人来说似乎并不起眼,但对于30岁以前就可能退役的乒乓球运动员而言,却已经到了至关重要的时刻。
通常来说,职业选手大多在6岁左右(在中国,一般只会更早)就要开始进行系统的训练,随后每一轮残酷竞争都会有许多人因为种种原因而被淘汰,回归上学、读书、考试的常规道路上去,能坚持到专业队就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导致年轻苗子出局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因为天赋确实不够,有些则是因为家里条件不允许——毕竟艺体生的开销确实不菲,别的不说,想走职业运动员道路的话起码得保证营养到位,光是吃喝这一块就比别人更耗钱,而且全家还得围着他转,其他事业都容易被耽误。
马琳的家庭不算贫穷,但也谈不上大富大贵,而且父母对乒乓球也一窍不通,当年若不是因为启蒙教练杨沈立“三顾茅庐”的话,他们更愿意让孩子和大部分同龄人一样去认真学习文化知识,以期将来能考上一所好大学。
结果,走上专业道路后,马琳虽然天赋异禀,但却迟迟无法获得辽宁乒坛一线的编制,这就非常麻烦了,因为如果连省队都进不去,那等待马琳的就只有一个结果,那就提前结束自己的职业生涯。
关于马琳当年为何没能在家乡更进一步的原因,我们现在已经难以考证。要说他天赋不行,球打得不够好吧,肯定是说不过去的;比较合理的猜测大概还是时代问题。
如前所说,国乒男队在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遭遇了大溃败,其中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传家宝”直拍打法被压制,而马琳恰恰是直拍打法——虽说他正手是贴的反胶、可以拉弧圈球,看起来比江嘉良、陈龙灿的正胶快攻稍微更与时俱进一些,但毕竟还是没有解决直拍打法的一些固有问题。
尤其是反手推挡的弱点,马琳就改变不了,而他的选择是在球拍反面贴了一块颗粒长胶来以怪取胜。但在传统思维里,长胶比正胶还要落后,所以马琳这种“投机取巧”的办法注定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自己打法上的劣势,所以教练员们不看好他也是很正常的。
但正所谓“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在1992年的时候,距离辽宁沈阳千里之遥的广东汕头,一位民营企业家赞助成立了本市的乒乓球学校和少年球队。虽然资金雄厚,但毕竟是后起之秀,所以面临人才匮乏的情况。
假如当时的马琳已经辽宁省队的一员,或者能被确定解决编制问题的话,他肯定更愿意呆在老家发展;但既然留不住,那就只能出去闯荡了——毕竟再过两年还打不上去的话,马琳就只能面临退役的结局,到时候再想回去读书考大学就更来不及了。
1993年,马琳告别东北的寒风,拥抱南洋的暖流。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重要对手,一个和自己命运相似的男孩,而他的名字,叫刘国正。
和马琳一样,刘国正也出生于1980年,虽然有人说马琳的年龄可能更大一点,但从职业生涯经历看,两人绝对是名副其实的同批选手。
刘国正的家乡在中国的中部,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这里曾经诞生过中国的第一位乒乓球单打奥运冠军陈静,而刘国正早年的经历也让人啧啧称奇,他起步比较晚,早年在业余体校打得风生水起,但同样也为专业前途而感到担忧。
刘国正与马琳不同,他是横拍选手,所以不存在要改打法的情况。但即便如此,刘国正仍然有一个许多教练员所不太喜欢的“缺点”,那就是身材相对不是很高大,至今也有许多人认为这是限制其职业生涯发展上限的重要原因(之一)。
就在马琳离开辽宁的那一年,汕头方面的教练也找到了刘国正,问他是否愿意背井离乡,来广东发展,那样将获得更多的比赛与锻炼机会。
当时的刘国正非常渴望能更上一层楼,所以非常快乐地接受了这个条件。多年后回忆此事,他略有些愧疚地说道:
“现在我也为人父了,如果让我的孩子13岁的时候从武汉到汕头这么远的地方,是很难割舍的。可以想象到,当年父亲把我放飞是下了多大的决心!”
命运让马琳、刘国正在汕头相遇,当时的他们大概不会想到,从小玩到大的二人将会在十六年后为了奥运会的门票而闹得沸沸扬扬,毕竟1993年的时候,大家不过才13岁而已。
马琳与刘国正的前途,在进入汕头队后总算是稳定了下来。而相比于他俩,上海的那位大高个儿则显得更加顺风顺水。
1993年,王励勤凭借此前在国内比赛中的优异表现而入选国家二队,光荣地成为了“国乒”的一员——与马琳相比,王励勤是横拍选手,打法被大家普遍看好;与刘国正相比,王励勤人高马大,完全具备与欧洲运动员抗衡的身体素质。
早在1991年的时候,王励勤就进入了上海队,随后仅过了两年时间就加入了国家队,前途一片光明。虽然一直有人质疑他打球不太会动脑子,但话又说回来了,上天已经赐给了他如此强壮的体魄,怎么可能还让他像瓦尔德内尔一样古灵精怪呢?
没有人能具备世界上所有的优秀能力,事实证明,天赋不用太多,一两项就足够了。
而相比于以上几位大哥哥,另一位未来的世界冠军却还在迷茫中彷徨。
1992年,年仅8岁的王皓从老家长春南下济南,随后在全国少儿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了男单冠军。回家的途中,志得意满的父亲王忠全决定带儿子到一个神秘的地方,那就是位于红山口的八一体工大队。
多年后的今天,八一乒乓球队已经不复存在,但关于它的传说,却仍然在流传着——这是一支诞生过无数世界冠军与奥运冠军、有过“小国家队”美名的乒坛劲旅,可以说,谁能成为其中的一员,谁就已经战胜了大部分的同行了。
彼时彼刻,王忠全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地向一位教练问道:
“我的孩子刚刚在济南获得少儿组冠军,不知道能不能考八一队?”
然而对面问了一下基本情况就再也没有理会太多,只是淡定地留下了一句话,随后就走开了:
“王涛和刘国梁在里面训练,你领着孩子进去看看他们训练吧!”
这是王皓与刘国梁的第一次相遇,而若干年后,后者将成为中国乒乓球男队最后一位直拍快攻打法的代表,而前者将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只是当年的一瞥,却是那样的平平无奇,尽管王皓后来一直将刘国梁视为自己的偶像。
毕竟,那时候的刘国梁也正在苦苦摸索着自己与直拍快攻打法的出路,随时可能被时代所淘汰,而王皓则不出意外地落选八一队,无缘与刘国梁成为队友——暂时的。
这是王皓乒乓人生中的一大挫折,虽然从事后的角度看绝非最严重的一次,但越早的回忆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回长春的火车上,王皓对父亲直言:“八一队就是牛,我一定要考上八一队。”
而王忠全对此也深表认同,于是对孩子说道:“爸爸支持你!”
与成长过程中“危机四伏”,随时可能被淘汰的刘国梁、马琳、王皓相比,另一位直拍选手的童年则过得相对惬意得多。他的年龄比王皓还要大,但却直到九岁的时候才开始学乒乓球。由于家里开球馆,且身边的竞争也不是很大,所以很快便脱颖而出,进入了专业领域。
多年后,当他回忆起自己儿时的梦想时,大家听到了一个非常意外的答案:不是成为奥运冠军、世界冠军,而是希望自己能当上总统!
很显然,这个天真的愿望最后落空了。